老板们从来没有像今天如此重视“税务”问题。这不是道德问题,而是一本经济账。
什么原因?
两个方面:
一是政策方面,自2021年3月印发《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》起,拉开了新一轮税收征管改革,核心之一是“严征管”。
二是技术方面,充分利用大数据管税,逐步实现“以数治税”,监管更加精准细致。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两项技术是“金四”和“全电发票”为大家熟知。其实新技术的应用还有很多,比如电商大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。
政策是导向,技术是手段。“大数据”使得税务局对企业的经营状况“看得见,抓得住”,因此,老板们普遍感受到了压力。
压力来自哪里?
由于之前企业经营过程中,税务非常不规范。看到周边的企业被查,罚了不少,知道自己的企业也经不起税务检查。特别是一些公布的明星主播偷税案,最高罚款达到偷税金额的四倍、五倍。
担心被查、被罚,所以有压力。万一……
也因此,这个阶段,很多老板重视“税务”,更多的是关注如何不被查到?万一被查到会怎么处罚?税务稽查会查几年?
其实这些问题都无解。
企业会不会被税务稽查?原因很多,至少包括:双随机、举报、行业检查等。
查到了偷税怎么处罚?补税、年化18%的滞纳金、0.5倍起的罚款,这是起步价。
税务稽查查几年?起步3年,但如果是偷税,则可以查10年、20年,没有限定。
其实这也难怪,毕竟不规范的税务,是之前这么多年形成的“风气”,企业税务出问题了,找找关系,大多能解决掉,或较低成本解决掉。不规范,是“理性”选择。
但今天,老板需要懂点税了!
重视“税务”问题的正确姿势
1.税,是企业经营的一项成本
这是一个意识层面的问题。之前做生意,谈合同,很多时候没有将税务成本考虑在内。从今天起,必须明白,任何交易都存在一个第三方,即税务部门,需要从中拿起一部分利益。
至少会涉及三个税种:增值税、企业所得税、个人所得税。
2.画制企业税务地图
了解企业现有状态和业务会涉及哪些税种?
这个可以由企业财务部门,或者聘请外部专业人员帮助梳理,构建一张企业的“税务地图”,做到心中有数,什么业务事项,会涉及什么税种。
对于主要业务,核心业务,还要在现有交易模式下,测算企业实际应该承担的税负。测算过程依然由专业人员完成,老板只要大概了解计算逻辑,并记住结果。这样在业务决策时,就能快速地估算税务成本了。
了解计算逻辑,主要是为了明白“纳税”动因,哪些关键因素会影响业务税负,这样就能主动咨询税务专业人员,以便能快速调整业务税负估算。当然,如果老板有一位称职的财务总监,那这个职能可以交给他完成,能及时反馈给老板就可以了。
3.理解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
这是企业的两大税种,老板不用掌握每一项具体税务政策,但需要理解这两个税种。
增值税是“销售提成”。只要企业有销售,就需要缴纳增值税。增值税纳税人分两类:小规模纳税人和一般纳税人。这个分法与其他税种无关。
小规模纳税人直接按销售额征收,正常是3%,2024年之前是1%。
一般纳税人是销项税额减去进项税额,即为应缴税额。销项税额取决于销售额和相应税率,进项税额取决企业能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。如果不能取得发票或只能取得增值税普通发票,那企业增值税税负就会很高。因此有些企业会去“买票”。“买票”很危险,一是很容易被查到,二是性质很严重。
对于增值税,销售时无论是否开票,一样需要纳税。
企业所得税是“利润分成”。有利润,要缴,没利润就不用缴。
企业所得税基本税率为25%,如果是“小型微利企业”,2024年之前,实际征收率为5%。“小型微利企业”只是针对企业所得税,与其他税种无关。
如果企业经营过程中不能取得发票,则会导致利润虚增,相应地就会多交企业所得税。
无论是增值税还是企业所得税,如果企业不能取得发票,那么,增值税没有进项抵扣,利润没有成本扣除,这必将导致税负大幅上升。
因此,企业税务规范的第一步,是全面取得发票。
4.尽享优惠政策是最强税务筹划
这么多年下来,税务政策的漏洞已经基本被堵得差不多了。网上流传的一些所谓税务筹划的方法,大部分都是变相偷税行为,掩耳盗铃而已。最广为人知的就是薇娅偷税案,其实也是有高人帮设计了税务筹划方案了,但最终还是东窗事发。最近,上市公司同花顺的高管持股平台被要求补缴个税25亿,也是之前税务筹划的结果。
作为老板,是时候放弃这种幻想了。当然,如果你愿意“赌一把”,那我无话可说,毕竟最终的风险与损失是由你自己承担的。
这里我不是否定“税务筹划”,只是对于业务模式相对简单单一的中小企业而言,空间真的有限。
但有一种方式除外,即尽享优惠政策。
比如,合理规划,申请为高新技术企业,那企业所得税率就由25%降为15%;比如,由个人直接持股出售上市公司股票,就能免征增值税,而通过持股平台持股,则需要缴纳增值税。
你要做的是,尽力挖掘适合自己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。
5.“小”是最大优惠政策
现阶段最大的优惠政策是“小规模纳税人”和“小型微利企业”,这个前面也有提到。
小规模纳税人,优惠的是增值税,仅需要1%,如果月销售额10万以下,还免税。再也没有比这个更优惠的了。
小型微利企业,优惠的是企业所得税,仅需要5%。同样,也没有比这个更优惠的企业所得税政策了。
所以,无论你的整体规模怎么样,都要想办法拆出部分业务为小规模纳税人和小型微利企业。事实上,有很多上市公司的子公司,即为小规模纳税人、小型微利企业。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拆分业务,需要具有商业合理性,如果只是为了少缴税而拆,税务风险还是很大。
作为老板,只需要知道这些框架就可以了,至于具体要怎么拆,可以交给财税专业人士。
最后的话
当下,税是肯定要缴的。作为老板,一定要跳出原有的思维框架,重新认识“税务”,做到胸有成“税”,企业才能健康发展。